2018年7月10日早晨,我们离开了质朴且又炙热的陕北大地,我们沿着这条红色的线路继续前行,来到了中共中央最后一个农村根据地西柏坡。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的大决战,而西柏坡便是我们的军队决胜千里的关键基础。正如周总理说:"我们一不发枪,二不发粮,三不发人,就是每天往前线发电报,就把国民党打败了!"也由此可见,西柏坡这一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历史意义。
首先,我们来到了西柏坡革命纪念馆。一段珍贵的历史影片把我们带入了西柏坡这一伟大的革命圣地。电影中的一个又一个珍贵的历史镜头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几十年前,革命前辈们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的艰辛与不易。西柏坡,因为共产党人而不再仅仅是个小乡村,她更是那一段红色历史的见证,是共产党人的精神的凝聚。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西柏坡纪念馆主要围绕党中央在西柏坡的三件大事进行展示。它们分别是解决晋察冀的军事问题、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以及建立华北财办,统一经济工作。
在解决军事问题中毛主席提出"民兵是胜利的根本"。由此便已然能看出毛主席先进的思想以及其治国之方略。于是在以民兵为主要兵源的基础上,人民解放军发动了清风店战役和石家庄战役。当时固守石家庄的国民党32师师长刘英曾这样吹嘘:"凭借石家庄的战地工事,国军可坐守3年,共产党没有飞机、坦克,休想拿下石家庄。"但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没有放弃更没有害怕。11月12日,我军成功解放了石家庄全境。这不禁让人感叹,我们的确没有飞机坦克,但我们又是凭借什么武器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呢?我想朱德总司令已在那首《攻克石门》中给出了答案"石门封锁太行山,勇士掀开指顾间,尽灭全师收重镇,不教胡马返秦关,攻坚战术开新面,久困人民动笑颜,我党英雄真辈出,从兹不虑鬓毛斑。"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富有创造性和强大战斗力的军队,更是一支有信仰的军队。是什么信仰?是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责任,还有不屈不挠的西柏坡精神。
第二件事是土地改革运动。毛泽东曾经指出,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而农民的中心问题就是土地问题。他还说过:"有了土地改革这个胜利,才有了打到蒋介石的胜利。"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她团结了农民阶级和无产阶级。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土改运动便是给解放区的农民们的一颗特效定心丸。自此,广大的农民阶级参军参战,保家卫田。这是真正的翻身,真正地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自辛亥革命以来,中国的革命便一直生生不息,而只有共产党的革命让人民有了真实的获得感,实现了这个阶级千百年来的梦想。也从此,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壮大了!
第三件事就是统一经济工作。要知道战争的胜利,绝不是仅靠前线的将士冲锋陷阵就能打赢,后方的保障也至关重要。7月14日,华北财办在平山县夹峪村成立。华北采办成立后,统一协调除东北之外的其他各解放区的财经政策,为解放战争的财力供给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在中央工委的支持与协助下,相关部门还在西柏坡附近建立了第一个水里发电站。从此,西柏坡中央大院的领导人办公室便有了不灭的灯光。老百姓曾说"屋内一盏明灯亮,窗外万树石榴红"这是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辛勤工作的缩影,经济建设的开展不仅仅为西柏坡带来了光亮,更是照亮了全国黑暗的角落——三大战役胜利了,新中国来了!
三件大事完成之后,我们的党和军队便已从星星之火变成了燎原之火。三大战役,决胜千里。七届二中全会,描绘了新中国的蓝图。两个务必精神的提出,让全党全军保持着自我警觉。六条规定的告诫,提醒着官员们初心不忘。再回首,我明白了西柏坡精神就是自信,自豪,自量,自知,自省,自赎,自勉,自强!
下午,我们又参观了西柏坡旧址。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人可能总会问,共产党人武器装备不如自己,甚至差很多,可他们为什么总能胜利?在参观完旧址之后,我大概明白了。
毛主席办公室的转椅是从敌人那儿缴获来的;周总理的寝室只是很小的一间土窑洞;刘少奇同志的床,是板凳和木板架起来的……
我想答案已由此可知了。那就是中国共产党人能吃苦,敢于吃苦,不怕吃苦。他们和人民在一起,他们不敢享乐,他们一直艰苦奋斗。这就是西柏坡精神。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这是此次修学之旅的最后一站。走出大门,我们离开了这片革命圣地。可我们的心,仍然炙热。
我们要让西柏坡精神长存我们心间!